☉應鳳凰˙黃恩慈

勇於做自己的時代女性-郭良蕙

綜觀今日文壇「美女作家」輩出,似乎這個稱號是時下流行產物。其實早在五○年代便誕生了一位知名的「美女作家」-郭良蕙。郭良蕙不僅寫書、也主持節目,更曾拍過電影。而台灣文學史上著名的「心鎖事件」,正是起因於她描寫男女情慾的著作《心鎖》。雖然曾面臨創作上的風波、感情上的挫折,郭良蕙仍勇敢的作自己,可說是時代新女性的代表。

※最美麗的女作家

郭良蕙,原籍山東省鉅野縣,1926年7月10日生於開封一個世家中。自幼沉默孤獨,因受家庭教養之故,從小便熱愛藝術。中日戰爭爆發時,她才11歲,避亂於西安,也在那裡完成中學學業。16歲曾寫過幾首年少情懷的詩作,是她文學創作最早的紀錄。之後,考入成都四川大學,成為黃季陸先生的得意弟子。1948年轉入復旦大學,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。1949年與飛將軍孫吉棟結婚,而後赴台定居於嘉義。來臺初期,為增加生活收入,郭良蕙重新拿起筆,正式開始寫作的生涯。由於外文系的背景之故,從翻譯外國小說著手,曾譯過莫泊桑的作品。不久後,郭以為譯介外國作品並不能發抒已見,從而轉於從事小說創作。踏入文壇後,郭良蕙因外表亮麗、氣質脫俗,被文藝界朋友們封為「最美麗的女作家」。

郭良蕙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〈陋巷群雛〉,受到讀者的歡迎,爾後便經常於《野風》、《自由中國》、《幼獅文藝》……等當時著名雜誌上發表文章。當長篇小說〈泥窪的邊緣〉在《暢流》雜誌連載時,就己奠下她在文壇上的地位。創作力豐盛的郭良蕙,小說相繼推出,廣受讀者的喜愛,頓時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對象。郭的小說也成為當時盜版商的最愛、廣播電臺也相繼播送她的小說,電影公司更找她拍片。1961年,她更跨足電影劇本的創作,為天工電影公司編一齣喜劇電影〈君子協定〉。出版《心鎖》時,她的聲名達到最顛峰。雖然沸沸揚揚的「心鎖事件」,讓《心鎖》一書被禁,但是她並沒有放下筆來,就如郭嗣汾所言:「譽也好,毀也好,似乎都沒有動搖良蕙寫作的決心,她有自己的文學思想,對於文學的本質與功能,也有其獨特的看法」。

※禁忌與衝突:「心鎖」事件

對於郭良蕙而言,「心鎖事件」的發生可說是創作生涯中最大的風波。1962年元月郭良蕙的《心鎖》先於《徵信新聞報》的〈人間〉副刊連載,而後由高雄大業書局出版。《心鎖》一書以夏丹琪為主角,為了報復情人的不忠,丹琪負氣地嫁給有錢有勢的醫生。婚後,舊情人成了妹婿,而小叔更是個情場高手,丹琪因此陷落於矛盾掙扎的情慾邊緣間。郭良蕙企圖藉由夏丹琪的角色,去詮釋人性間善與惡的衝突。然而,中國文藝協會及婦女寫作協會卻因本書內容涉及亂倫及性愛的描寫,聯名向政府檢舉主張禁書,青年寫作協會、婦女寫作協會和中國文藝寫作協會並同時開除郭良蕙的會籍。《心鎖》是在大業書店出第3版後公開查禁,不准發售。可是幾家「地下出版商」看出有利可圖,大量翻版,反倒成為暢銷書。

《心鎖》的正、負面的批評皆有,而其中名女作家謝冰塋的論點尤其引人注意。謝冰塋在〈給郭良蕙女士的一封公開信〉中說:「唉!良蕙,為什麼你要寫這些亂倫的故事?……你在後面還理直氣壯地提出藝術的問題,你要革命,反抗,反傳統,反封建,……於是你提倡『亂倫』,你借男主角的口吻說出人類都是和禽獸一樣需要性生活,整個的《心鎖》,描寫性行為,所以你發了財!這本書的銷路越好,你製造的罪惡越大!」這一段話,充分說明了「心鎖事件」的一切論爭的要點:《心鎖》一書是否與「色情」掛勾?是否以此作為嘩眾取寵的手段?是否為一部「黃色小說」?對於這種質疑,郭良蕙認為:「《心鎖》 所以表現幾段大膽的筆墨,作者的本意只是加重於描寫心理變化的過程,如果有人指責作者為了爭取讀者或是騙稿費,似乎離題太遠了!今寫《心鎖》絕非寫多則濫,也非不惜羽毛,只為了不願落於巢臼,試走新路。這條路也許充滿了荊棘,將使我焦頭爛額,但我自信有勇氣接受一切打擊。」《心鎖》事件的打擊,並沒有讓郭良蕙頹喪、退卻,反而促使她以更認真的創作態度繼續從事寫作,也不因此避諱禁忌的話題,如《心鎖》之後出版的《第三性》更大膽地碰觸同性戀之議題,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可說相當前衛。

後來香港《亞洲畫報》收羅了各家意見,在122、124期以專輯的方式討論此事件,內容以寫作自由與國家查禁書籍的問題為主,傾向支持郭創作的自由。而臺灣則出版了一本《心鎖之論戰》轉載20~30篇論戰的文字,轟動一時。《心鎖》解禁後,三度再版,並被翻拍成電影。90年代更出現兩本碩士論文探討「心鎖事件」背後所隱含性別問題,由這樣的再省思也算是還給郭良蕙及《心鎖》一個清白。

※面對人性的真實

綜觀郭良蕙的創作,以小說為主,較少寫散文。因為她覺得:「散文是表現人生的片段,小說是表現人生的整體;散文常常是有感而發的,而小說是要有適度的誇張的。」重要著作有:長篇小說《心鎖》、《台北的女人》、《第三性》;散文《過客》、《世間多絕色》等近70部創作。早期的作品中,風格傾向溫婉細膩,想像力豐富。之後,則開始注重分析人性。郭良蕙小說內容以描繪從傳統橫跨到現代社會之都會男女生活見長,並致力於捕捉兩性間微妙的心理狀態。尤其是借重寫實的手法著墨男女情感關係,企圖發掘出人性真實的一面。除了《心鎖》備受矚目外,1980年《台北的女人》一書甫出版,短短1個月內便銷行了4版,堪稱當時的暢銷書籍。《台北的女人》一書中,準確的呈現出都會女性的生活樣貌,見證台灣在經濟起飛的同時,女性在社經地位提昇之際,同時還得面對追求自我的種種問題與困境。而1987年的《第三性》則探討同性戀之問題,可說是當時社會較為禁忌的話題。

郭良蕙小說的人物大半以身居台北都會的男女居多,董保中在〈郭良蕙的台北人世界〉認為,與白先勇的《台北人》相比,她小說中「台北人」似乎才是真正代表當時台北人之形象:「郭良蕙絕少提及這些人物是大陸生的,還是台北或台灣生長的。大都市的人來自各方,沒有鄉土氣味,就是有,也是愈來愈少,愈淡化……大都市的人往往沒有根,只有自己,郭良蕙的小說中的人物就是這樣的大都市人物,台北人。」再經作者安排愛情事件的發展,來表現一個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人的動機,形成女作家筆下的「台北人」世界。

不過近年則有感於小說面臨的創作困境,郭良蕙轉而投入文物鑑賞及旅行興趣之中。但是她的筆仍舊沒停下,相繼出版《我看中國文物》、《文物市場傳奇》、《人生就是這樣!》等散文創作。不同於小說的虛構,藉由古董的故事、旅行的紀錄,散文中的郭良蕙以親身經歷來訴說人生的悲歡離合。林海音認為郭談古董文章傳達出對人事的體會:「良蕙寫一篇古董文章,就得上下古今縱橫談,這樣的體驗,使得良蕙對人生領悟也更多。」而這無疑是另一番對人性的探究。

她曾自言:「「在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逆境的,我不認為我會一蹶不起。相反地,我會把這一挫折當作激勵或更進一步的動力,使我的作品越趨成熟。而事實上,一個人除非自己願意倒下來,否則,任何力量都不能把他弄翻的」一路走過創作的風波、婚姻的離異、感情的挫折,郭良蕙仍勇敢的作自己,而這份勇氣就如同她對文學創作的執著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  1. 《心鎖》,台北九歌出版社,2001年12月。
  2. 《人生就是這樣!》,台北九歌出版社,2001年10月。
  3. 夏祖麗:〈郭良蕙對婚姻和人生的看法〉,《她們的世界》,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1981年,頁134-141。
  4. 董保中:〈郭良蕙的臺北人世界〉,《中央日報》6版,1998年10月16日。
  5. 廖淑儀:《被強暴的文本──論「《心鎖》事件」中父權對女/性的侵害》,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,2003年7月24日。

 

〈 TOP 〉